“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民族败类。”
—— 毛泽东 1941 年 5 月
概述#
背景
在 2011 年 3 月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灾难是由地震和海啸联合引发的一起重大熔毁事故,这次不幸的事件破坏了核电站的冷却系统,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放射性污染。自那时以来,核电站一直在进行不间断的注水处理,以冷却反应堆并防止进一步的放射性物质泄漏。然而,注入的冷却水在与熔化的核燃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接触后变得污染,因此需要通过先进液体处理系统(ALPS)进行处理和稀释,然后储存在专门的储罐中。然而,由于储存空间有限,预计这些储罐在 2022 年底之前就会满载。
过程
在 2021 年 4 月,日本政府宣布了一项决策,计划从 2023 年 8 月开始,将经过处理的放射性水排放入太平洋。他们坚称这些水在经过 ALPS 处理后已经安全,符合国际放射性污染物处理标准,因为除了难以去除且具有较低健康风险的氚元素外,大部分的放射性元素已被成功去除。政府还承诺,这个排放过程将会是渐进的,并将由不受政府影响的独立专家进行监控。
在 2023 年 8 月 24 日当地时间下午 1 点,核电站的运营商 —— 东京电力公司(TEPCO)开始了这项工作。同时,作为多年审查过程的一部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现场进行了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所有相关的国际安全标准都得到严格遵守。IAEA 还提供了实时的水流速率和辐射水平数据。
各方反应
然而,这个决定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争议,尤其是消费者、环保组织以及周边国家(一些太平洋岛国,尤其是中国和韩国)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对放射性水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表示深深的担忧,同时也对日本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透明度和公开协商的程度表示质疑。他们进一步质疑了 ALPS 处理系统和 IAEA 监督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作为对此的反应,中国在 2023 年 8 月 24 日宣布,出于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关心,将禁止所有从日本进口的海产品。中国将日本的这项行动描述为 “自私且不负责任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也损害了全球公共利益。
韩国也对日本的决定表示强烈谴责,并表示将在国际海洋法法院对日本采取法律行动。韩国进一步敦促日本停止此项行动,并与受影响的国家进行开放和公平的对话。
日本则为其决定进行辩护,坚称这是解决福岛废水问题的必要和合理措施。他们表示已经与所有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充分的磋商,并提供了充足的科学证据来支持其观点,即经过处理的废水排放不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显著的放射性影响。日本政府强调,他们始终遵循科学和国际标准来处理此次危机,同时,他们也尽力在决策过程中保持透明和公开。
客观存在的风险#
环境风险#
日本决定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向太平洋排放经过处理的放射性废水,这一计划引发了全球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深切担忧。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宝贵资源和服务,如食物、氧气、水循环、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娱乐以及文化价值等。大量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排入海洋,可能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污染食物链,并最终威胁人类健康和福祉,这与国际法和人权原则相违背。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日本分部的研究,即使日本政府遵循其自身提出的三氚浓度排放标准,随着时间推移,排放的废水仍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该研究还警告,半衰期为 5730 年的碳 - 14 可能在海洋生物体内蓄积,导致基因损伤。碳 - 14 是一种能进入人体并与 DNA 结合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可能引发细胞突变、癌症发生和遗传疾病。然而,日本政府没有公开碳 - 14 在废水中的浓度和总量,也没有对其潜在危害进行充分评估。
此外,科学界并未普遍接受日本政府对废水中三氚浓度安全性的断言。作为氢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三氚可通过饮用或吸入进入生物体内,与氧、碳、氮等元素结合,影响细胞分裂和基因表达,增加癌症、遗传缺陷和生殖障碍的风险。尽管日本政府声称排放的废水中三氚浓度将控制在世卫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以下,但这无法保证三氚不会在海洋中积累和扩散,影响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本政府在废水排放问题上,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不够完善和透明。他们没有公开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评估方法和结果,也未充分征求和尊重相关利益方如当地渔民、周边国家公众以及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在国际层面,日本政府也没有与国际社会进行充分沟通,解释和证明该计划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同时,他们也没有提供有效的监测和应急机制来防范和应对可能的环境风险。
由于日本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力,其废水排放计划已经影响到国家声誉和海产品贸易。中国、韩国、台湾以及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已以健康和食品安全考虑为由,禁止或限制从日本进口海产品,给日本渔民和相关出口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让消费者对日本食品安全信心下降。调查显示,超过 80% 的亚洲消费者表示,如果日本排放核废水,他们会减少或停止购买日本海产品。
健康风险#
对于日本的废水排放的另一个主要关注点是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们已知辐射会导致人类出现各种疾病和障碍,如甲状腺问题、癌症和基因突变。尽管日本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声称废水释放是安全的,并符合国际标准,因为水已经经过过滤去除了大部分有害的放射性元素,除了氚和碳 - 14,它们声称在低剂量下是无害的,但一些研究和报告对这一假设提出了质疑。例如,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IPPNW)的一份报告得出结论,氚不是无害物质,而是致癌物、突变原和致畸原。该报告还指出,碳 - 14 是一种强大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导致白血病、淋巴瘤和其他癌症。
此外,日本的废水排放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类接触到辐射,如摄入、吸入、皮肤接触和外部暴露。居住在排放点附近的人、食用受影响地区的海鲜的人,或前往该地区的人可能面临辐射暴露的风险。甚至远离日本的人也可能受到全球洋流和大气风的影响。根据九州大学的模拟,放射性废水可能在四个月内到达中国东海岸,在两年内到达美国西海岸,在三年内到达澳大利亚东海岸。
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废水的计划于 2023 年 8 月 24 日开始,经过数月的争议和期待。计划是在离海岸线约 1 公里的海底隧道通过,在未来 30 年内释放超过 100 万吨经过处理的放射性水。这些水曾用于冷却 2011 年遭受地震和海啸严重破坏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熔化反应堆。
然而,许多人和国家反对日本的决定,引用健康和环境风险以及道德和伦理关切。主要反对意见包括:氚和碳 - 14 并非无害,而是可能导致人类和动物患癌症、基因突变和先天缺陷。废水排放可能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影响不仅仅是日本,还包括邻近国家和地区。一些研究表明,放射性废水可能在四个月内到达中国东海岸,在两年内到达美国西海岸,在三年内到达澳大利亚东海岸。废水排放可能违反人权和国际法,因为它可能危及依赖海洋获取食物、收入和文化的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计。一些太平洋地区的活动人士呼吁联合国干预并阻止日本的计划。废水排放可能损害日本的声誉和信誉,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和韩国强烈谴责日本的行动,并对日本的海产品实施了进口禁令。
此外,日本的废水排放已经给受福岛灾难影响的许多人造成了心理困扰和社会污名。许多幸存者和避难者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焦虑和自杀倾向。许多渔民和农民在市场和社会上面临歧视和拒绝。许多儿童和妇女由于辐射担忧而遭受欺凌和骚扰。废水排放可能加剧福岛灾难受影响的许多人的心理困扰和社会污名,尤其是那些住在核电厂附近或从事渔业和农业行业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患有 PTSD、抑郁症、焦虑和自杀倾向。由于辐射担忧,许多人在市场和社会上也面临歧视和拒绝。
社会政治影响#
日本废水排放的第三个主要关注点是其对人权、民主和国际法的影响。尽管在国内外遭到强烈反对,日本仍然坚持向海洋排放核废水,并且计划以每天 22 吨的速度有序排放 125 万吨经过处理的废水,这些废水存储在数百个储罐中。
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确认日本的做法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并且影响微乎其微,但许多利益相关者批评其缺乏透明度和独立验证。日本当地的渔民协会和环保团体已经发起抗议活动并提起诉讼,担心这一排放将对海洋生态和地区渔业声誉造成影响。中国和韩国等邻国也因潜在的地区安全影响而表示反对。还有人担心日本未能充分与土著爱努人协商,或未能完全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伦敦公约》等国际公约。
一些人呼吁加强监督和验证,以确保排放符合安全标准。还有人要求进一步研究潜在的长期生态影响,并呼吁日本探索替代处理选择。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日本坚称健康和环境风险微乎其微,但重建公众信任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持续监测、开放沟通和吸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将至关重要,以确保安全性和社会接受性。
转移矛盾#
近日,日本政府向海洋排放核废水一事一经发生,便迅速引发广泛热议。由于事件本事的复杂性质,危害程度究竟怎样、处理程序的合规性与透明化、各类数据的信度与准确性如何理解等关键问题暂时不能做到盖棺定论,舆论场也因此出现巨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政府的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在各方面看来都是毁灭性的,甚至可以使海洋生物产生变异,日本简直是全人类的公敌。另一种观点认为日本的做法完全合规,安全有保障,什么负面影响也不会有,再者更是有国际原子能机构背书,对此担忧完全有没必要。双方各执一词,争吵的实在是不可开交。
究竟如何对此事进行定论,目前尚未可知。鄙人也非专业人士,也无意在产生变异怪兽和毫无风险中选边站。但根据各种信息,可以判断的是风险确实存在,但当局有意借此煽动民族主义,或有意或无意的造成群众恐慌,导致过激事件产生,这也是需要指出的。
首先,当局关注自己的控制力远胜过关注群众的健康。这一点上,可以以去年疫情放开前后政府的宣传窥知。前一天还在毫不动摇清零,后一天就过于灵活的彻底转变策略;先前说后遗症相当严重,给美国等国带来如何严重的影响,后来则说无证据显示会带来后遗症。
如此灵活的路线转换,到底在意的是什么其实不言而喻。
这一举动,往小了说是透支公信力。若究其本质,其背离人民群众的面目可见一斑。
再者,当局有意纵容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最近在网络上,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行为想必各位已经有所感知。比如: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骚扰与此事不相干的日本民众和团体。特别是在许多短视频平台上,对日本的仇恨情绪再次到达高潮。在极端情绪的带动下,该事件的全部危害被指向所有的日本民众,罪名被归咎于每个日本人。然而而实际上,一些日本民众一直在抗议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举动。必须指出,造成这一灾难的主要责任是日本的资产阶级政府而非民众,不少当地民众本身也是受害者。而反观意识形态机器的举动,对这些激进的举动保持沉默,对于无声的躺平行为反倒更热衷于指指点点,其用意已经昭然若揭。造成重大灾难的归因不是 “非我族类其心可诛”,而是资产阶级。
坚持阶级立场,破除民族主义叙事#
综上所述,日本政府向海洋排放核废水的举动确实是不服责任的,也理应遭受谴责。由此展开的争论倒不如说是立场问题。但绝不应该是打着维护全人类权益的宏大口号,而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让一个帝国主义政权偷着乐。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明确:不论是失业、贫困还是贫富差距悬殊,甚至于此事件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正如马克思在他的代表作《资本论》中用他的关键概念 “生产方式” 深化了这种分析的那样。马克思写道:“一定阶段上的材料生产力的发展,条件著社会的经济结构,这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在基础。”(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4 页) 对马克思来说,历史上和全球存在的每一种不同形式的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组织人类劳动以满足生存需要的特定方式,以及分配这种劳动成果的特定方式。例如,狩猎采集社会通常是平等和可持续的。然而,封建或奴隶主社会涉及深刻的不平等和剥削性的社会关系,但缺乏工业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和破坏性动力。全世界人民站在一起,才能最终破解这一系列问题 ——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宏伟目标,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者最需要尽力追求的。
参考:
福岛核废水:核灾废水与核电厂废水哪个更可怕?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66264193
原子能机构最新报告聚焦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处理水” 排放计划国内监管情况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5/1117627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问题及其应对 -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http://ijs.cssn.cn/xsyj/xslw/rbsh/202106/t20210611_5340148.shtml
日本核废水排海如何影响中国海域?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1/04-14/9454653.shtml
Japan releases treated wastewater from Fukushima nuclear plant into Pacific Ocean
https://www.abc.net.au/news/2023-08-24/japan-fukushima-nuclear-waste-water-released-pacific-ocean/102765774
Just Like That, Tons of Radioactive Waste Is Heading for the Ocean
https://www.nytimes.com/2023/08/22/opinion/japan-fukushima-radioactive-water-dumping.html